第七章 散文体裁的叙述与描写

一、叙述与描写

(一)定义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环境等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叙述:对人物、事物、环境等不做具体细致的刻画,而是对人物做一般性的交待和介绍,对事件的过程做一般性的陈述。

比如:

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了起来。

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窜起来。

马路上过来一辆小车。

马路上吱吱哑哑地过来一辆小车。

这是一片草地。

这是一片又大又平的草地,碧绿绿的,长满了青草。

(二)叙述与描写的异同

相同之处:

都是文章的表达手法,是散文写作经常运用的缺之不可的重要表达方式。

不同之处:

描写是一种形象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它的表现形象的能力极强,使人可见可感,历历在目;叙述仅是交待介绍,告诉人们有这么一个人物,有这么一件事情,有这么一个动作,等等,它只是一般性的陈述和交待。

第二,对于人物,叙述重在于写人物的“做什么”,而描写重在表现人物“怎么做”。对于事件,叙述只是一般性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描写旨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流程图: 多文档: 状物:叙述——是什么;描写——怎么样
写人:叙述——做什么;描写——怎么做

 

 

 

二、散文的描写

(一)描写的作用

描写的作用:能再现客观事物的多方面的性质,反映多样生动的样态,可传达动态、产生动态,可使客观事物有声、有形、有色,使人有如临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描写的分类

(三)肖像描写

1、什么是肖像描写及肖像描写的原则

古人言:“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准确地描绘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举止、衣饰等外部特征,有助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形与神的问题:人的外形特征即为形,形是具体的,外在的;人的内在精神即为神,神是抽象的,内在的。

沈崇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显。”

肖像描写的原则:

要以形写神——“形不开则神不显”“传神者必以形”

要传形写照——“形似须全其骨气”“有形无神无论矣”

要形神兼备——“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

2、肖像描写的角度

肖像描写的角度一般有四:

一是由叙述者的视角——客观性的视角来写人物肖像。

二是由作品中的A人物的视角来写B人物。这样,既可揭示B人物的肖像和性格,又可反映A人物的评价、褒贬、感觉和性格。

比如《红楼梦》:

“只见三个姑娘,并五六个丫环,拥着三位姑娘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观其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装束。”

三是借作品人物之口来描绘人物的肖像。这也是有主观性的,其作用同前一种相同。

四是用被描写人自己的视点来描绘自己的肖像。这必须有一个媒借物,或镜子,或水,等。

3、肖像描写的方法:

 

 

 

 

 

静态——即用一定的篇幅,把人物处于静止状态的外部特征,象静物写生那样做集中的描写,或者在情节发展的某一个片断中,暂时中止情节的推进,用一段文字介绍人物肖像。其静有二意,一是人物之静,二是情节之静。其中第二点是主要的。优点是给人以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缺点是容易单调、沉闷。

动态——随着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对肖像做逐步的层次分明的勾画,使肖像逐渐完整、逐渐清晰、逐渐全面。

描写人物在不同情势中的不同的肖像,以写出肖像的变化。

鲁迅《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形貌有过四次重点描写: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她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地站着。

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又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至一个木偶人。

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其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似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随着情节的进展,一笔一滴地勾画肖像。

比如《阿Q正传》

写阿Q舂米时:

有一老头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懒洋洋的瘦伶仃地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

写阿Q捉虱子时:

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写阿Q和闲人打架时:

Q在形式上被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

托尔斯泰说:

“绝不要用整整十几页的篇幅去描绘他的面貌,他的身材,说他长得如何漂亮,之后才让这个主人公去展开行动,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这不能引人入胜,也不能有舞台效果,因为这是停在一个地方不动。这是一种静态,主人公的肖像应该从运动本身,通过斗争,通过冲突,通过行为显现出来,肖像应该从字里行间产生出来;应该通过字里行间逐渐地在纸上浮现出来;让读者不必通过任何的文字描写就把主人公想象出来,因为如果你在头一页上说到主人公的肖像,那就准会忘掉,因此,你就得老去查对,他是个什么样子——是深棕色的或者是棕黄色的。”

4、散文的肖像描写的特点

小说

目的:

小说是以人物为核心的。塑造形象、刻画性格是小说的创作目的。小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小说肖像描写的目的——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为表现性格特征服务的。

要求:

一是要抓住人物的独特的肖像特征特点去刻画,要写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肖像,不写一般化的形象。肖像描写必须有个性特征,有独特之处。

二是要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小说肖像描写要的是逼真具体,有真实感,形神毕现。② 散文

目的:

散文是以体验感受为核心的。表现情感、情绪、情思是散文创作的目的。散文创作的目的决定了散文肖像描写的目的——为表现情感服务,为表现体验服务,刻画人物性格只是极次要的方面。

要求:

一是重在传神不重写形。只抓人物的一两个特点去写,不能面面俱到。

二是以表现情感为主导。写人物的肖像时,写什么,不写什么,都要根据表现感受的需要来决定。

三是描写宜模糊。人物勾划不能过于逼真,要偏重印象式的描写,写人物留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当然就应该相对地虚一些。

四是描写应粗中有细,在粗疏勾勒的基础上,用廖廖几笔,细处点缀。只有模糊,太虚,人没有神,而点缀细部,就是画龙点睛。

如:《我的老师》:

这位老师是一个瘦瘦的高高的个子,他对我的印象最深的有下面三点:一是他那条扁起裤管的灰色西装裤子,这也许是在小县城里还很少见的原故;二是他那张没有出现过笑容的脸孔;三就是他手里拿着的那支实心竹子做的教鞭。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右嘴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五是必须与其他描写方式相配合,以创造一种氛围,使人物活动有一个背景,以便更好地为写肖像服务。

如《高老先生》:

上大学的时候,给我上古汉语课的,是高元白老先生。那时,先生已有70岁了。一头银白的头发,齐刷刷地梳向脑后,清瘦而白净的脸上,有一种清明睿智的神情。他总穿一双老式的黑皮鞋。也许是因为瘦的缘故,我觉得那鞋似乎有些哐里哐啷的,也许是因为这鞋太大的缘故,他走路总是颤颤地,颠儿颠儿地,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儿。

散文的肖像描写可用四个字概括——疏、细、少、虚。

疏——运笔疏,不全部刻画,不一一详写,而是简笔勾勒。

细——刻划细微之处,一个眼神,一个黑痣,一个裤角。以点代面,留有余地,调动想象。

少——文字篇幅少,一般没有大段描写,过长影响情感的表现,造成情线索中断。

虚——重写神,不重现形,重在写作者眼中的形象,带有主观色彩,而不是纯客观地再现形象。如痣,美人痣,用痣写美,“温柔美丽的人”。

比如《先生伯》一文:

早饭后,我去看他。他现在已是一个养鸡专业户,才给副食公司送完鸡蛋回来,十多个桔红色的食品周转箱还没来及从车上卸下。十年睽别,他显得面老了,脸上的纹路明显增多,一笑,那密密平行的沟渠里,那阔嘴两端的括弧里中就盛满了喜气。

这样的叙写,起到交待事件刻画人物的作用,对作者的情感没有披露。如果叫我写,我一定写出个人对他面老的感觉。如:

我发觉,他老了。脸上的许多纹路,使我感到陌生,特别是那张阔嘴两端的括弧中,竟然溢满了喜气。在他的身后,有十多个送鸡蛋用的周转箱,是桔红色的。在太阳光下,把一片红光映在新砌的砖墙上。

我觉得,把周转箱放成人物的背景,既有利于刻画人物,又有利于表达情感。人物肖像的刻画,这样一改,也带上了作者惊奇的心理。

(四)行动描写

1、什么是行动描写及行动描写的作用

行动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行动的具体的描绘与摹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最能代表人物思想、心理、性格特征的动作描绘出来,从人物的这些行动中反映人物的思想、心理和性格。

行动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高尔基说:

“必须使主人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

恩格斯说:

“我觉得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这表现做什么是叙述,这表现怎么做是描写,主要是指行动描写。

奥地利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著《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绿呢台面四周许许多多的手,都在闪闪发亮,都在跃跃欲伸,都在伺机思动。所有这些手各在一只袖筒口窥探着,都象是一跃即出的猛兽,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的光溜溜,有的拴着指环和铃铃作声的手镯,有的多毛如野兽,有的湿腻盘曲如鳗鱼,却都同样紧张战栗,极度急迫不耐。……贪婪者的手抓搔不已,挥霍者的手肌肉松弛,老谋深算的人两手安静,思前虑后的人关节跳弹;百般性格都在抓钱的手式里表露无遗,这一位把钞票揉成一团,那一位神经过敏竟要把它们搓成碎纸,也有人筋疲力尽,双手摊放,一局赌中动静全无。

 

突出作品的主题,表现作者的情思。这主要是散文的作用。行动描写是抒情主人公的视点,抒情主人公眼中所见到的一种行动,他把自己所见到的用细腻的文字描写出来,这就使这段文字打上了抒情主人公的主观色彩,使行动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和思考,渗透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整段文字必然弥漫着情感和主题的表现的氛围,从而感染读者。

2、行动描写的方法

描写行动,可以是集中笔墨,抓一个动作来写,写细,起一种强调和突出的作用;可以写人物的一连串的动作,写出动态感来。

行动描写的运用,可以和艺术技巧结合使用,也可以运用艺术辩证法中的对立因素——悲与喜,静与动,虚与实等,来写行动。

散文运用行动描写的注意事项:

要选择捕捉最有代表性的行动。一个人物的行动很多,要抓住有特征的动作来写。

抓住一点,把它化开,写细致,写具体,写生动。

秦牧说:

“骨眼儿上的细致加工是十分重要的。”

“重心所在的地方,应该着力描绘。这不仅是说,这种描绘应该警辟,而且也是说,还应该有足够的份量。笔墨即使十分精到,廖廖几笔仍然不济事的。没有酣饱的笔墨,就不能有真正的画龙点晴之妙。”

(五)细节描写     

1、什么是细节和细节描写

细节——为刻画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安排的最精彩的细微末节。即作品中的那些细小环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末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

细节描写包括:肖像细节、语言细节、行动细节、心理细节、环境细节、景物细节等。

关于细节的强调:

细节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是文学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构成环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细节是相对而言的。 “小”“细”本来就是与“大”“粗”相对立而存在的。有些生活环节,放在大情节中就成了小,就成了细节,可是放在一篇小文章中,尤其是把这个环节放大,以这个环节来构成一篇文章,那么它就是不细节了,比它更细小的环节就成了细节。

细节是有逻辑层次的。从构思到写作中,细节是一层一层展开的,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文章所需要的具体详尽的程度,而表现到不同的层面。

表达细节的时候可以用描写方法详尽地展开来描绘,也可以用叙述方法点到即止。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