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颖
(西安工业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摘 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招生与培养数量增长惊人,对于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在新增此类专业后其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思维方式都将有新的改变,这无疑对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实践 综合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一些综合大学、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并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与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中,80%以上的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如数字艺术、动画艺术、多媒体艺术等,招生与培养数量增长惊人。对于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在新增此类专业后,其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思维方式等都将有新的变化,这无疑对这些学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要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以“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为着眼点。
西安工业大学作为一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理工科学院。所固有的学科资源和背景是很有特色的,在适应大环境与时代接轨开办各类综合性专业后,对原有办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一个客观的背景下面应该走实事求是的道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针对着人才的就业市场,定一个比较恰当的目标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这么一个目标调整就是要强调一个高素质-即五种能力的培养:感知力、表达力、创造力、企划力,还有研究力”。这五种能力是一个学生所具备的从基础到慢慢提高的这么一种能力的堆积。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之上确立自己的目标。西安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年,由一所工科院校现已向理工、人文、艺术等多学科综合型大学发展,我们将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于:从战略、策略角度宏观把控,兼顾运作各具体环节的技能打造,以理论学习为依托,加强能力为终点,培养实用型的设计人才。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加大实践环节力度、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体系上分为三大板块,第一版块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依托学科,如中西方美术学、艺术概论、文学;第二板块为艺术设计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字体设计、国画基础、装饰基础等;第三版块为艺术设计应用类课程如标志设计、书籍装帧,CI设计、容器造型、网页动画、展示设计、海报招贴等。这三大版块涉及美术学、电子、文学三类学科,艺术设计属这些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
课程设置改革强调实用性: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重点安排好课程梯级结构,调整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分配好课程比重,处理好理论课与技能课之间的关系,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基础课的设置:基础课程的设计思想和课程价值体现,在于培育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正确的学习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除学校公共必修的基础课程外,我们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应体现对整个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灵活、扎实掌握,例如素描课程,可根基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有不同侧重点的内容设置;环境艺术方向的学生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放在空间及结构的训练上,动画专业方向的教学重点则偏重于事物造型,不同得方向可以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图形表现。由学生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有侧重有目标地重点加强某一方面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兴趣专长,力争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台阶上达到一专多能的目的。
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根据艺术设计市场需求大,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实际流程为线索,系统全面地开设了标志、企业形象、包装、网页设计等多门业务课程。加强学与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将实际案例带入练习、带入作业,让学生及时掌握专业知识及实践流程,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行业,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能为社会服务的设计人才。
实践教学改革强调综合性: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课、习题课、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采用讲、做(操作)结合,在做(操作)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学院已初步与一些企业建立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设计,尤其是对于环境艺术和网页动画专业方向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可直接深入到设计、制作、施工、后期甚至管理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做辅助工作,做到“实题实做”,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设计作品,又能见到实例或现场。这样不仅摆脱了“压缩型”、“三段式”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
艺术设计专业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在这样一个客观的背景下面应该走实事求是的道路,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针对着人才的就业市场,定一个比较恰当的目标定位。在本科层次的这么一个目标调整就是要强调一个高素质-即五种能力的培养:感知力、表达力、创造力、企划力,还有研究力”。这五种能力是一个学生所具备的从基础到慢慢提高的这么一种能力的堆积。我们必须在这个基础之上确立自己的目标。西安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年,由一所工科院校现已向理工、人文、艺术等多学科综合型大学发展,我们将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于:从战略、策略角度宏观把控,兼顾运作各具体环节的技能打造,以理论学习为依托,加强能力为终点,培养实用型的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