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莹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摘
要:本文通过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尔》中有关记载,主要分析卢梭“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思想的来源、内容。指出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主要与他本人的家庭出身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劳动观密切相关,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是他“自然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劳动教育在今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卢梭 爱弥尔 劳动教育
卢梭(1721—1778)法国人,是十八世纪中叶欧洲杰出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和著名教育理论家。在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关系理论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卢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被誉为“教育的自然的福音”的教名著《爱弥尔》中,基于自己对劳动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的认识,他充分阐述和表达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应把劳动作为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此来培养青年,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主张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中实现教育应有的教育目标,明确反对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我们细嚼《爱弥尔》,不难发现,他的这种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思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基于他本人的劳动观
(一)劳动是社会上人人应尽的义务、反对不劳而获
在卢梭看来,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的本性,人生而是平等的。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应该是无拘无束,无压迫,自食其力,各得其乐。社会生活又是互相依赖的,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人人应当都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去补偿他人的提供的产品,因此他认为“劳动是社会上人人应尽的义务”①,并坚决反对不劳而获的人,认为坐享其成的人就和盗贼没有什么两样。他说:“一个人在那里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是在盗窃;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一事不做而靠政府的年金生活的话,就同抢劫行人的强盗没有分别”。②这是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与非社会性的人是有区别的,与世隔绝的人或在社会之外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对他们进行这样的要求,所以他们爱怎样生活就可以怎样生活,但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他必然要借他人之力而生活,他应该用劳动来向他们偿付他生活的费用;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所以,劳动是社的人不可或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或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③
(二)相对而言,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重要
卢梭不仅主张人人都应劳动,尊重劳动,而且把从事体力劳动比从事脑力劳动看得更重要。他在强调体力劳动的重要性时说:“如果不叫孩子去啃书本,而是叫他在工场干活,则他的手就会帮助他的心灵得到发展:他将变成一个哲学家,虽然他认为他只是一个工人”。④在劝诫人们选择职业时说:“我要求你的不是才能,而是一种手艺,一种真正的手艺,纯粹的机械的技术,做的时候是动手而不是动脑,这种手艺虽不能使你发财致富,但有了它,你就可以不需要财富”。⑤ “我倒是喜欢他做鞋匠而不做诗人,我愿意他去修马路而不愿意他在瓷器上绘花卉”。⑥因为在他看来,体力劳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用受人支配,而脑力劳动者则要受到社会的束缚。而且他进一步指出劳动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任何人都应以劳动为荣,“即使不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劳动,也可以为了获得荣誉而劳动。”⑦卢梭的这种激烈的看待劳动的态度,显然与他自身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卢梭出生于一个瑞士的小小钟表匠家里,父亲是一位能干的手工业者,母亲早逝。在当时资产阶级迅速兴起的时代,手工业者的时代走到了自己的尽头,工厂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而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却靠着资本的魔力,不劳而获,过上了奢侈豪华的贵族生活。与此同时,手工业者靠着自己诚实的劳动,惨淡经营,却每况愈下,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卢梭本人尝试过许多职业的失败后,在贫困的境遇中,深深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与疾苦,并在与上层社会不断的交往中,也渐渐地看清了剥削阶级的真面目,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切游手好闲的人,都是骗子,无论他是谁。因此在卢梭的眼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当都是劳动的,“劳动是社会上的人应尽的义务”。
二、反对脱离劳动办教育,主张教育应与劳动密切结合
正是因为卢梭非常注重劳动,所以他主张教育应是生产劳动基础上的教育,即主张教育与劳动应密切结合。在《爱弥尔》中,它的主人公爱弥尔,就是一个受到了广泛的劳动训练,包括农业、手工业的基础上,在德、智、体个方面都得到完美教育的学生,体现了劳动在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一)劳动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大家就可以想象得出我是怎样在使我的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培养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从而能够消除他由于漠视别人所说的话和因自己的情绪的宁静而产生的无所用心的样子。他必须象农民那样劳动,象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象蒙昧人那样无所事事地过日子。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⑧可见在卢梭看来,劳动教育和智力教育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促进的,并主张二者的相互结合,把劳动当作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劳动对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卢梭本人的整个哲学的核心便是天赋人权,人天生平等的,因此人人都应该参与劳动,自然而然地在他的眼中,闲荡变成了道德败坏的源泉,人只有通过体力运动和劳动,才能抵制住诱惑,不致于走向歧途。他说:“通过艰苦的体力劳动,就可以遏制那把他引入歧途的想象力活动,当他们两臂紧张地工作的时候,他的想象力便处于静止;当他的身体十分疲乏的时候,他的心就绝不会冲动”。⑨他认为:“……正是通过体力运动和辛勤劳动,我抑制住诱惑他走入企图的胡思乱想。当两手在刻苦的劳动,幻想就会消沉,当身体已经疲倦,情欲就不会轻易发作”。⑩
(三)劳动是体育教育的最好形式。
在卢梭看来,现存的劳动中,相对而言,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重要,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身体教育时,他一直提倡的劳动教育就是对儿童体育教育的最好形式。他认为劳动能锻炼身体,同时通过劳动所获得的经验和技术,来制造我们所要使用的仪器和工具,这些劳动本身就是一种身体的磨炼。而且“在运用心思研究的同时,他使身体连续活动,四肢柔和,使两手不断劳动,到长大的时候可以运用自如”。11即通过劳动,可以使儿童身体素质获得较好全面的发展,身体灵活,思维活跃,比单纯的身体训练更加符合体育教育的要求。这样的话,培养出来人,便具有“喜爱劳动,性情温和;他为人又耐心又顽强,而且还充满了勇气”12的性格,无疑具有资产阶级新人的特质。
三、反对强加的教条主义教育方式,主张青少年自己选择劳动教育的内容
卢梭在指出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后,在对儿童如何进行劳动教育时,坚决反对欧洲中世纪传统的经院哲学那套死板教条主义教育方式,他提出应以自然为根据,主张青少年自己选择劳动教育的内容。
在卢梭看来,并不是任何一种当时现存的劳动具有同样的教育作用,应该对当时的职业劳动内容进行甄别,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内容。
首先,应该选择那些有用而且诚实的职业所需的劳动,因为这些职业所规定的劳动内容,至少不会使“从事与它的人养成一种丑恶的乖戾人情的心灵。”13但他也指出,并非所有有用的职业都是诚实的.比如警察、暗探和刽子手虽然有用,但如果不存在政府的话,是毫无用处的。
其次,应该选择那些引起人们兴趣、爱好和热情以及适合各自年龄的劳动,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者,首先不应忘记你的任务,不是提出学生应当学什么,而是使他又学习的愿望,自己去寻找并获取知识;你应当设法他的要求能实现,巧妙地使他的欲望的到觉醒,并给他提供达到这目的的所需的条件。他说:“必须找一种新的工作叫他去做,这种工作,要以它的新奇而引起他的兴趣,使他忙得不可开交,使他欢欢喜喜、专心专意地去做,使他热爱,并且把全付精力都投入这种工作”。14他在告诫人们在指导寻找职业时,首先应根据实际需要的职业,选择相应的劳动。他说:“为了尊重所有一切有用于人的职业,也不需要全都学会它们,只要我们不抱着不屑为之的态度就行了。当我们可以进行选择,而且又没有什么东西强制我们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在同一类职业当中,我们的爱好和倾向是适合于做哪一种职业呢?”。15
再次,应该选择接近自然状态的劳动,并认为最接近自然状态的知也是手工劳动,他说:“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在所有一切有身分的人当中,最不受命运和他人的影响的,是手工业者”。16因为在他看来“在所有一切有身分的人当中,最不受命运和他人的影响的,是手工业者。手工业者所依靠者束缚于他的土地,而土地的产物完全凭他人的支配。敌人、贵族、有势力的邻居或一场官司,都可以夺去他的土地;人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利用他的土地去折磨他;然而,不论在什么地方,谁要是想折磨手工业者的话,他马上就捆起行李走掉了”。17同时他又反对教人从事毫无兴趣的职业,因为那样的劳动教育会使人变成机械活动的劳动的人。他说:“我之所以不喜欢那些没有趣味的职业,是因为其中的工人没有兢兢业业的上进心,而且差不多都是象机器似的人,一双手只会干他们那种活儿;织布的、织袜子的、磨石头的,叫一个聪慧的人去从事这些职业,有什么好处呢?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等于是使用另外一架机器的机器”。18最后,他还反对人们从事不清洁的劳动。他说:“各行各业都要有人去做。但是,能够进行选择的人就应该考虑到那个职业的工作是不是很清洁,这一点,不是什么偏见,而是由于我们的感觉是决定我们这样考虑的。”19
综上所述,在卢梭著名的《爱弥尔》中,其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其整个自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劳动教育思想在《爱弥尔》出版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包括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欧文等的极力宣传和部分实践,也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思想。历史走到了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在严格以考试制度为指挥棒,几乎以全部理论或书本知识为主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一定劳动技能的现实面前,重温伟大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应相结合的思想,我想,也许这或多或少能对我们当今面临的许多教育问题有所裨益。
注 释:
① 卢梭.《爱弥尔》[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62页
② 同上
③ 卢梭.《爱弥尔》[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62页
④ 同上,第232页
⑤ 同上,第263页
⑥ 同上,第266页
⑦ 同上,第263页
⑧ 卢梭.《爱弥尔》[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74页
⑨ 同上,第467页
⑩ 同上,第468页
11 同上,第241页
12 同上,第284页
13 卢梭.《爱弥尔》[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66页
14 同上,第467页
15 同上,第271页
16 同上,第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