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与中外教育交流

 

 

(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

 

  要:为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我国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许多国家合作建立了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建立,在推进汉语培训的同时,必将有利于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宣传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孔子学院;中外教育交流;软实力

 

2400多年前,孔子曾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今年是孔子诞辰2557年,孔子开始以二千多岁高龄再度“周游”列国,越洋过海充当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近年来,全球各地方兴未艾的“汉语热”扑面而来,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发的深厚魅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汉语教学的载体,以圣人孔子为名的学院应运而生。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外学习汉语的需要急剧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于2002年开始借鉴各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酝酿在国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2004年该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2004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随后,我国陆续在欧洲、北美洲、非洲、亚洲以及大洋州建立了孔子学院。200675日晚,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五所院校代表签署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协议,并与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代表签署了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意向书,双方共同建设孔子学院。至此,全世界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36个国家和地区落户。同时,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今年中国与海外签约的孔子学院(教学点)的总数可能要达到100个。7月6日,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37个国家的80余所孔子学院负责人或所属的大学负责人齐聚一堂,讨论关于国际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并商讨了孔子学院的章程等议题,孔子学院总部同日在北京成立,孔子学院的发展步入新的时期。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著名代表人物,尽管中国文化的内涵比孔子学说要丰富得多,但孔子学说的强大包容性,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内核,孔子本人的地位也早已得到世人的尊崇,更能代表中国古老悠久文化的本质。我国推出的孔子学院中文推广计划,意在借助圣人声望向世界推广汉语及其所承载的广博的文化内涵、开辟中外教育交流的新渠道。孔子学院开办情况如何?可能发挥哪些作用?在其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前景如何?有鉴于此,本文对孔子学院及其对中外教育交流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孔子学院概述

孔子学院是中国为了推广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而设立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学院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管理,总部设在北京,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

(一)名称

“孔子学院”的英文名称为“Confucius Institute”。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其学说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该名称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底蕴,也体现了新世纪中国语言文化将逐步融入世界的发展趋势。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具有法人地位。境外设立其分支机构,中文名称为“XX孔子学院”(XX为学院所在城市名称),英文名称为“Confucius Institute in XX”。其他外文名称翻译参照英语翻译。

(二)目的和宗旨

建立孔子学院主要是由于世界性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而海外汉语教学资源匮乏,质量不高,特别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汉语教学资源各不相同。因此孔子学院的建立,可以满足如下基本要求:到当地去推广汉语学习,针对当地人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由政府部门指导,提供优质和规范化的教学资源。例如,使用的教材、多媒体、课本等都是由国家集中开发;提供符合各种人群需求的面授及远程汉语教学,开展标准化教师培训和汉语教学能力认证,提供留学中国的咨询服务,举办传播中国教育文化的活动,支持开展当代中国研究等。

建立孔子学院的宗旨是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致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机构性质和办学形式

孔子学院的性质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海外的孔子学院必须信守“一个中国”政策,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统一,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法规,接受所在国政府的监督,不参与任何与所在国政治、宗教、宗族有关的活动。

孔子学院目前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来开办。中国国内的大学是孔子学院的支持单位,通过与各国教育机构合作,为不同地区设立的孔子学院提供教学资源。孔子学院以非学历教育为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活动。由于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地方设立的孔子学院也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设立方式有三种,即:国内外机构合作、总部授权特许经营和总部直接投资。

(四)服务对象和业务内容

孔子学院的服务对象具体包括:

1.为社会各界各类人员特别是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服务,开设继续教育类非学历、应用性汉语学习课程;

2.为国外大、中、小学生提供汉语教学服务,开设专业汉语和公共汉语学习课程;

3.为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和机构服务。

涉及的业务内容主要为:

1.开展以《长城汉语》为主的多媒体汉语教学课程和其它汉语学习课程;

2.开展各类中文教师培训并组织实施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测试;

3.建设中文图书馆并提供中文资料查阅服务;

4.组织开展汉语和中国问题研究等学术活动;

5.组织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展览、演出或竞赛活动;

6.组织实施汉语水平考试(HSK)及开发实施其它适合当地需求的汉语考试;

7.提供留学中国的咨询服务;

8.推介中国的各类文化产品(如图书及音像制品、传统艺术品、纪念品等)。

二、孔子学院对中外教育交流的作用

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为了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作为中外交流的“友谊之桥”,孔子学院必将促进中外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一)推广和深化汉语教学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7月1日,非洲国家学习汉语的各类学生人数已经达到8000多人,非洲已有16个国家近120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针对非洲各国不断扩大的汉语学习需求,中国已经向非洲派遣了近200名汉语教师。在亚洲,以韩国为例,有100多所大学设有中国学或者中国语系,有40多所大专院校设有汉语课程,各类在校生学汉语的总计16万多人。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也掀起一波波的“汉语热”。全球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机构内教授中文课程,约有2500万至3000万名外国人学习汉语。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也急剧增加,2004年达到8万人。2005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考生近12万人,比2004年增长超过26%。然而与全球强劲的汉语需求相比,对外汉语教学仍存在着人才匮乏、教材不统一等问题。2010年,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预计将达到1亿,而全球汉语教师缺口也超过400万。

为了推广汉语文化,我国政府早在1987年就专门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由教育部部长担任组长,该小组的日常办公机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作为中国政府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国家项目,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方面是最正规、最主要的渠道。孔子学院并不是主要向学生们教授孔子思想,教科书也不是“四书五经”,孔子学院主要是作为汉语培训机构而存在的,在国外不断推动汉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二)宣传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孔子学院不仅仅推广汉语教学,它也是研究孔子学说和儒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机构。同样,它不仅是一所语言教学机构,而且是一座加深中国与外国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文化驿站与桥梁。例如,中国在美国迄今已经创建了8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最主要的项目是向那些不懂汉语的美国人提供中文教学课程,帮助他们提高汉语听、说、写等方面的技能,同时帮助美国的专业人士了解中国的政治环境、制度和风俗习惯等。2005年11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主办了14天的“孔子故乡文化之旅”中国文化浸濡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孔子的故乡山东省济南、曲阜、青岛、淄博等地的古迹名胜,接触当地文化,如汉字的起源、书法艺术、京剧欣赏、当代中国电影欣赏等。他们还同山东省实验中学交流,观摩当地学生上课。这是新加坡孔子学院推出的起步项目之一,提升了师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水平。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的同时,也教学生包饺子、用筷子、观赏中国电影,通过电影,学生能够了解很多关于中国的文化知识,例如服饰、建筑式样等等。

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热也印证了全球的“中国热”。在这股涌动的“中国热”中,世人也真切感受到了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约瑟夫·奈(Joseph·Nye)所谓的“软实力”(Soft Power)。根据他的定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它是“一种吸引力,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它的魅力源自于该国的文化、政治理念、政策。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其他国家的深切理解。而语言和文化正是一股难以限量的柔性力量。孔子代表着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比如,“仁爱”、“德治”、“仁政”、“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等。这些传统理念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文化因素将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同时,孔子学院也是中国了解世界教育信息的一扇新窗口,通过孔子学院,我们能够了解国外对汉语学习的最新需求和各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不同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改革考试等,共同推动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交流的健康发展。

三、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原因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全球已有80所孔子学院。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直接的劝诫作用,而且还与西方传统文化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处。

(一)“汉语热”方兴未艾

如前所述,我们政府建立孔子学院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外的所谓“汉语热”的需要,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更有力度、更有计划、更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强化和有力推广,势必带来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明确的目标,所以建立孔子学院也就有了明确的性质定位,即学院作为非盈利性社会公益机构,在全世界推广汉语。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一共建立了80所孔子学院。即使如此,似乎还有点赶不上方兴未艾的“汉语热”。全球现在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国语种。在法国,有百余所大学开设中文课。当然,推广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类似于德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歌德学院、西班牙政府建立的塞万提斯学院,以本国的“世界级名人”作为旗帜推广本国的语言,促进交流,扩大影响,传播文化,这是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文化具有的深刻魅力

毫无疑问,在全球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她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以及解除贫困、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强大,这些都成为“汉语热”不断高涨的助推力,也是孔子学院计划得以顺利开展的助推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世界各国政府和海外非华裔人士的鼎力相助。同时还应该看到,这种鼎力相助的背后是孔子学说的千年智慧。更确切地说,是这种智慧在今天对世界人类仍然具备的巨大魅力。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众多方面可以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例如,中国文化倡导“励志”,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什么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像不断运动的日月星辰一样,坚持不断地去追求、去超越、去奋斗、去发现。中国文化提倡“包容”,即“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一个人、一个国家都要像宽广的大地那样有胸怀有度量,只有那些最有道德的人才能包容世界万物。反之亦然,那就是最大的包容就是最大的道德。中国文化重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破坏了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部分,整体便将出问题,甚至不复存在。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它们对于建立一个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国家与国家和谐的世界有着重要的启发性。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学说的这些精神就像乌托邦,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立足之地。这种以人的道德伦理和自我完善为基础的学说更难解决当代世界那些最急切的现实问题。的确,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把哲学思辨、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文化;是对东方社会几千年历史发展,包括经济、政治、科学等实践成果的抽象;也是对东方人类精神活动和精神走向的概括与总结。它也包括着普世原则和人类的理想成分。但是,它所关注的尊重人性、人性的回归以及人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对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有着直接的劝诫作用。西方大学的精神先驱——洪堡和席勒,曾经为创办大学规定了明确的使命。他们认为,塑造性格,造就伦理,培养和教化能感受真善美的人、能领悟尊严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其目的就是使人们自身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最崇高最和谐的整体。而中国的孔子和许多同时代的志士贤仁也早就主张“士志于道”、“明道济世”。《大学》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见,从尊崇道德、尊重人的教育观来看,孔子与西方教育先驱者的主张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四、孔子学院发展展望

孔子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对需求市场的调研不够。现在的调研一般是由国外合作方提供的,许多地区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此外,中外主办方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不足,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院拿不出资金开展公益性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在教材上,中方提供的教材多是适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注释中缺乏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文字,学生感到难度很大。要开发适合各国学生不同特点的中文教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学院目前十分为难。如何增加投入,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教材,已成为许多国家孔子学院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国也采取了积极的改进措施。中方与外国合作方针对各种的问题,共同进行市场的调研与开发;在投入方面,中方提供孔子学院的启动性经费,绝大部分用于软资源建设,如教师教材等,及部分硬件建设。国外合作方提供校舍、办公地点、教学用具等。同时,中外教育机构拥有孔子学院的主导权,在不影响主导权的前提下,吸引中外企业对学院投资;针对教材上存在的问题,“汉办”在今年5月推出了孔子学院的一系列主干教材——《长城汉语》。与传统的语言教材不同,该系列教材针对孔子学院学生学习汉语要求,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多元化汉语学习教材,学习形式灵活,国外学生可以在读故事中学汉语。全套教材一共156本,目前已经推出了《生存交际》系列12本。《长城汉语》以“创业”、“爱情”、“传奇”、“当代”四个故事为线索,由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以及他们的中国朋友等十几个人物的活动贯穿始终,话题涉及经济、文化、体育、伦理等多个领域,能够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要,被誉为汉语学习教材中的“新概念”。

但要使孔子学院获得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孔子学院的责任和使命。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学习网络的中心,是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深化的重要平台,更是扩大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二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持质量第一,要始终维护、爱护孔子学院的品牌形象,始终把教育质量摆在第一位,始终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三要在统一性中发展多样性、鼓励创新。要把内在的统一性融于思想与行动,支持、鼓励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推动管理和运作模式的创新,促进课程、教材的多样化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四要重视信息技术对于国际汉语学习创新的重要意义,努力形成远程和面授相结合、虚拟学院和实体学院相结合的孔子学院体系,把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面前。

世界的未来应该是和谐的,各国人民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和谐;人类的文化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多元的。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多元文化中的一员,有义务为增加人类生活的色彩、为世界未来的和谐与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语言是一个国家文明的基础,是了解一个国家的第一工具,孔子不但是中国的文化图腾,同时也是第一个走进西方文明的中国文化符号。因此,我国大办孔子学院,在发展汉语培训的同时,必将有利于促进中外教育交流,宣传中国文化,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释: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外孔子学院设置指南》(征求意见稿)

② 张晓慧,“软实力”论[J].国际资料信息.2004.(3).25

 

参考文献:

[1] 边远,中国计划在未来开设100所孔子学院[J].中国报道.2006.(2).45.

[2] 解澄宇,以孔子的名义——汉城孔子学院成立始末[J].神州学人.2005.(9).32~33

[3] 吴小龙,孔子学院与传统文化[J].中关村.2005.(1).82~85

[4] 卫道治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 [EB/OL] http://www.hanban.edu.cn/Default.aspx

[6] [EB/OL]http://www.xiaoqiu.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926

[7] [EB/OL]http://www.ebud.net/teach/civilization/teach_civilization_2006042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