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先生做客“长安大讲堂”

   2009年4月24日晚上七点整,应陕西师大国际汉学院、文学院盛情邀请,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先生做客“长安大讲堂”,在逸夫楼北报告厅作了题为“词语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与构式语法理论”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国际汉学院院长陈学超教授主持,文学院副院长邢向东教授讲评。

  陆先生的学术报告由两部分组成。首先,他由“词语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 谈起,提出了目前学术界难以回答的三个重要语法问题,依次阐释和批评了“抑制”说、“动词涵变”说和“动词空壳——轻动词”说理论,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存在句为例,存在句中包含有多重语义关系,凸显出来的语义关系是“存在处所——二者联系——存在物”,而“处所——动词——施事/受事”的语义关系被隐藏起来了。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词语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类似于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多重性,不同的场合体现出的关系是不同的。他列举事件结构、存在结构和数量关系结构进行拓展,加深了大家对词语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理解。

  在第二部分里,陆先生指出,对语义关系多重性的现象,能够给以较深刻解释的是“构式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A·E Goldberg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背景,在菲尔墨(G·J·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语法理论。其基本理论观点是:一、否定乔姆斯基的转换说;二、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物,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三、构式自身能表示独立的语法意义,而构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能从构式自身或已有的构式所推知。陆先生还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具体分析了如何利用构式语法理论进行“数量关系结构(构式)”的教学。他对广大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时刻关注汉语研究动态,仔细咀嚼新理论、新方法,力争融会贯通,并将其自觉地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同时,他提醒大家多做思考,多做研究,在应用理论时,多问“为什么”、“怎么样”、“行不行”等问题,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研究出新的有价值的成果。

  陆先生的精彩报告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面对学生的提问,他更是耐心解答,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陆先生虽已七十有四,但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感情热烈、充沛,他的大家风范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邢向东教授点评道:“陆先生的演讲可以分为三部曲:词语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构式语法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先生的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关注现代语法理论,服务于教学、研究实践。他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有趣的研究课题。陆先生对语言事实和外来的理论了然于胸,融会贯通,并对其有所发展、补正。先生不但让我们吸收知识,还教给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我们享受语言学的快乐。”接着,陈学超教授也对陆先生的报告做了总结。讲座后,陆先生还与在场的师生们作了亲切愉快的交流,整场报告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陆俭明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国际语言学界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现兼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自1981年以来,曾先后40余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法国、挪威、泰国、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荷兰、马来西亚、加拿大、葡萄牙、越南以及我国港澳台等17个国家和地区任教、进行学术访问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