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NE.SNNU.EDU.CN
设为首页
 

 

程光炜论文

 

  《诗的现代意识与社会功能》(《文学评论》1986﹒4)

  《诗的抽象化与感情空泛》(《星星》1986﹒5)

  《也谈诗的当代性》(《绿风》1986﹒6)

  《从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衰落说开去》(《星星》1986﹒9)

  《走出自己的心理定势》(《世纪末诗人》1986﹒12)

  《一次意味深长的俯瞰》(《批评家》1987﹒5)

  《论新时期诗歌的群体意识》(《绿风》1987﹒5)

  《回顾﹒反思﹒自审》(《湖北师院学报》1987﹒3)

  《梅绍静构筑的“陕北世界”》(《河北师院学报》1987.4)

  《欣赏的疲倦与双重价值观念的互补》(《星星》1987﹒11)

  《从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衰落说开去》(《星星》1986﹒9)

  《不可遏止的诗歌潮流》(《诗歌报月刊》1988﹒2﹒6)

  《论近年诗歌中的平民意识》(《飞天》1988﹒2)

  《乡土诗的民俗学意义及未来走向》(《乡土诗》1988﹒1)

  《黑土地的负载者和他悲放的歌吟》(《文艺评论》1988﹒3)

  《在含泪的平静中看待农民抑压的世界》(《湖北师院学报》1988﹒3)

  《反讽的意义》(《山花》1988﹒7)

  《辉煌而又悲怆的女娲之梦》(《诗林》1988﹒5)

  《意在揭示当今农民复杂的心理情绪》(《文学评论家》1988﹒4)

  《诗歌的语言空地》(《未名诗人》1988﹒10)

  《非个性化——对第三代诗人创作论的解释》(《艺术广角》1989﹒1)

  《新时期女性诗歌嬗变形态内窥》(《文艺评论》1989﹒1)

  《杨牧诗歌的自我冲突》(《绿风》1989﹒1)

  《处在传统与现代交叉路口的乡土诗》(《诗神》1989﹒2)

  《犷悍与温柔:新时期的纤夫曲》(《当代文学研究》1989﹒2)

  《新生代诗论》(《竞争与超越》1989﹒1)
         
    《选择或迷失:先锋诗歌的真实处境》(《社会科学动态》1989﹒3)
         
    《第三代诗人论纲》(《湖北师院学报》1989﹒3)
         
    《生命意识的个别实证》(《星星》1989﹒7)
         
    《世纪末诗坛:语言的策略与写作》(《诗歌报月刊》1989﹒6)
         
    《曾卓论》(《当代作家评论》1989﹒6)
         
    《当前诗创作的两个基本向度》(《文学评论》1989﹒5)
         
    《杨牧晚近长诗的语义分析》(《中国西部文学》1989﹒11)
         
    《女性诗歌语言的内在结构分析》(《上海文学》1989﹒12)
         
    《梦的痉挛与其狂悖的痛楚》(《湖北师院学报》1990﹒2)
         
    《心灵的祭典》(《诗刊》1990﹒4)
         
    《当代乡村的观照》(《文艺报》1990﹒7﹒28)
         
    《稳妥与客观:朱先树诗歌批语的格调》(《星星》1990﹒9)
         
    《论诗歌的语调》(《诗歌报月刊》1990﹒10)
         
    《幻像:活的时间与空间——论实验诗歌》(《湖北师院学报》1991﹒1)
         
    《现成的诗歌与可能的诗歌》(《诗歌报月刊》1991﹒11)
         
    《论诗歌的双重叙述》(《诗歌报月刊》1992﹒12)
         
    《台湾小品文的历史嬗变》(《通俗文学评论》1993﹒1)
         
    《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缺少什么?》(《诗歌报月刊》1993﹒3)
         
    《湖北现代诗界纵论》(《诗双月刊》(香港)1993﹒4)
         
    《论卞之琳、何其芳和艾青四十年代的创作心态》(《文学评论》1993﹒5)
         
    《为信仰腾一块空地》(《诗神》1993﹒5)
         
    《谈谈汉语母语写作》(《诗歌报月刊》1993﹒6)
         
    《时代的加速与写作的减速》(《诗歌报月刊》1993﹒9)
         
    《新诗发展态势剖析》(《诗探索》1994﹒1)
         
    《在历史话语的转换之间》(《诗探索》1994﹒3)
         
    《误读的时代》(《诗探索》1996﹒1)
         
    《九十年代诗歌:另一意义的命名》(《学术思想评论》1997﹒1)
         
    《九十年代诗歌:叙事策略及其它》(《大家》1997﹒3)
         
    《朱光潜〈诗论〉的当代阐释》(《东方丛刊》1997﹒1)
         
    《诗歌面向生存》(《诗歌报月刊》1997﹒7)
         
    《孤绝的漫游者》(《作家》1997﹒6)
         
    《九十年代诗歌综论》(《山花》1997.11)
         
    《怀旧、伤痛与童年记忆》(《大家》1998.3)
         
    《我以为的九十年代诗歌》(《诗歌报月刊》1998.3)
         
    《艾青在1956年前后》(《天涯》1998﹒2)
         
    《吊诗人李白凤》(《读书》1998﹒3)
         
    《死是容易的》(《南方文坛》1998﹒4)
         
    《找回一个权威》(《山花》1999﹒6)
         
    《在愤怒与怀旧之间》(《东海》1999﹒10)
         
    《闻一多诗论探讨》(《文学评论》1998﹒2)
         
    《在故乡的神话坍塌之后-论刘震云九十年代的小说》(《文学评论》1999﹒5)
         
    《新诗在历史脉络中》(《大家》1999﹒5)
         
    《文学理想的陷阱》(《文学前沿》1999﹒12)
         
    《一点感想,两个问题》(《大家》2000﹒1)
         
    《如何更复杂地回到当代文学史中去》(《文学评论》2000﹒1)
         
    《文艺黑线专政》(《南方文坛》2000﹒4)
         
    《全球化趋势与本土化的中国文学》(《山花》2000﹒7)
         
    《50-70年代文学阅读对一代人精神成长的影响》(《南方文坛》2000﹒6)
         
    《诺贝尔文学神话与现代化困境》(《粤海风》2000﹒11)
         
    《“桂冠诗人”郭沫若的内心世界》,《南方周末》2001.11.29。
         
    《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与文化时尚》,《信阳师院学报》2002.1。
         
    《堂·吉可德的“尴尬”——对解放后鲁迅宣传的再认识》,《东方文化》2002.3。
         
    《毛泽东与当代文学》,《粤海风》2002.4。

返回简介 

 

Copyright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School Of Distance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教学教务咨询电话:029-85303711—4转1006或1007;技术支持:85303711—4转1010
传真:029-85303729 邮箱:webschool@snnu.edu.cn 邮编: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