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国策》的语言艺术成就还表现在游说之辞、议论之辞上
《战国策》的游说之辞、议论之辞,一方面表现在丝丝入扣、娓娓而谈、严密细致、富于逻辑的说理;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铺张扬厉、夸张渲染、气势充沛、极富鼓动性。
就前一种表现来看,《战国策》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这些寓言形象生动、深刻而又深入浅出,娓娓笑谈之中,达到了游说者的目的,轻松的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甚至驱散一场大战的烽烟,化干戈为玉帛。如“画蛇添足”,使楚国大将昭阳放弃了攻齐的企图;“鹬蚌相争”使赵国终止了伐燕的行动;“南辕北辙”则使魏国改变了攻赵的计划,真可谓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我们再看《触龙说赵太后》的后两段文字:
附:
在众多大臣的劝说都无法解决让长安君去作人质这一涉及国家安危的情况下,左帅触龙却以其智慧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引而不发,似乎是在两位老人娓娓交谈、漫话家常中得到了解决。《战国策》的作者对此进行了生动、细微、富有情趣的描述,读来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