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戴震的古韵分部

戴震(17231777),字东原,号果溪,清安徽休宁人,乾隆三十八年奉诏参纂《四库全书》,后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为乾嘉时期皖派考据大师。曾问学于江永,并协助江氏编过《古韵标准》一书。一生著述甚丰,音韵学著作有《声韵考》、《声类表》两部。他于1773年、1775年先后两次对古韵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肯定了段玉裁的多数创见,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最后定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3

戴氏所立的部名都选用的是影母字,与常用部名不同。从顾炎武到段玉裁,对入声的处理或者是将入声与阴声合为一部,或者是让入声韵部独立,主张“数韵同一入”或“异平同入”4。戴震在“异平同入”思想的启示下,首先正式设计出了阴、阳、入三声相配的格局。他将入声韵独立出来分成九部,分别同时与阴、阳声韵相配(其中两组无阴声韵),形成九类。这种处理是戴氏对古韵研究的重大贡献,它揭示了上古韵每一大类各部之间韵腹相同的整齐局面,对认识韵部之间的联系和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的学生孔广森正是由此发现了“阴阳对转”的发展规律。不过,从以上九类可以明显看出,戴氏的分部有其追求整齐失之客观的缺点,例如将阴声韵“歌戈麻”看成是近于阳声而与“鱼虞模”相配就纯属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