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部 > 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 > 释读
|
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 |
 |
秦⑴始將連橫,說秦惠王⑵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⑶之利,北有胡貉、代馬⑷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⑸,東有肴、函⑹之固。田肥美,民殷富⑺,戰車萬乘,奮擊⑻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⑼,此所謂天府⑽,天下之雄國也。以大王之賢,士民之衆,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⑾,臣請奏其效⑿。” |
注释 |
⑴蘇秦:東周洛陽人。初說秦惠王吞併天下,不用。後遊說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合縱抗秦,佩六國相印,爲縱約之長。後縱約爲張儀所破,蘇秦遂至齊爲客卿,與齊大夫爭寵,被刺死。 ⑵秦惠王:名嬴駟,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311年在位。 ⑶巴:古有巴國,在今四川東部。蜀:古蜀國之地,今四川中西部一帶。漢中:戰國時屬楚,在今陝西秦嶺以南。 ⑷胡:北方少數民族居住地區。貉:胡地産貉,毛皮可制裘。代:古國名,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當地出產良馬,可用於作戰。 ⑸巫山:山名,在今四川巫山縣東。黔中:今湖南沅陵縣西,戰國時爲秦楚邊界。限:險要的邊塞。 ⑹肴: 肴山,即崤山。函: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西。 ⑺殷富: 殷實富足。 ⑻奮擊:勇猛的戰士。 ⑼地勢形便:地形有利,便於攻守。 ⑽天府:天然的府庫。鮑彪注曰:“蓄積之富,非人力也。” ⑾少留意:謙恭之詞,稍微留心考慮。少通“稍”。 ⑿臣請奏其效:請允許我陳述“連橫”的功效。 |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⑴,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⑵,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⑶。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⑷,願以異日⑸。” |
注释 |
⑴文章:法令制度。誅罰:責罰。 ⑵厚:廣;大。使民:役使百姓。 ⑶政教:政令教化。順:順乎民心。煩:勞。 ⑷儼然:嚴肅;莊重;鄭重其事。 ⑸異日:它日;將來。 |
蘇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農伐補遂⑴,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⑵,堯伐歡兜⑶,舜伐三苗⑷,禹伐共工⑸,湯伐有夏⑹,文王伐崇⑺,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⑻。由此觀之,惡有不戰者乎⑼古者使車轂擊馳,言語相結,天下爲一⑽;約從連橫,兵革不藏⑾;文士並飭,諸侯亂惑⑿;萬端俱起,不可勝理⒀;科條既備,民多僞態⒁;書策稠濁,百姓不足⒂;上下相愁,民無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⒃;辯言偉服⒄,戰攻不息;繁稱文辭⒅,天下不治;舌弊耳聾⒆,不見成功;行義約信,天下不親。於是,乃廢文任武,厚養死士⒇,綴甲厲兵[21],效勝於戰場。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攻,迫則杖戟相橦[22],然後可建大功。是故兵勝於外,義強於內;威立於上,民服於下。今欲並天下,淩萬乘[23],詘敵國[24],制海內,子元元[25],臣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於至道,皆惛於教[26],亂於治,迷於言,惑於語,沈於辯,溺於辭。以此論之,王固不能行也。” |
注释 |
⑴神農:即炎帝。補遂:古族名。 ⑵涿鹿:地名,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禽:通“擒”。蚩尤:人名,傳說爲九黎族的首領。《史記·五帝本紀》:“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爲天子,代神農氏,是爲黃帝。” ⑶歡兜:古史傳說中的人物,相傳是堯的大臣,被堯放逐於崇山。 ⑷三苗:古族名,亦稱有苗。舜時因作亂被遷移到三危(今甘肅敦煌一帶)。 ⑸共工:古史傳說人物,堯的大臣,後被放逐到幽州。禹伐共工,事見《荀子》:孫卿子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是以堯伐歡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極。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此之謂也。 ⑹湯伐有夏:商王湯伐夏桀。 ⑺文王伐崇:周文王伐崇侯虎。崇侯虎是商紂王的大臣,助紂爲惡,故文王伐之。 ⑻任戰:通過戰爭。伯:通“霸”。 ⑼惡:哪里;如何。 ⑽車轂擊馳:衆車來往,其車轂互相撞擊。比喻使者往來頻繁。轂是車輪中心承受幅條的圓木。言語相結:用言語互相結約。 ⑾兵革不藏:兵器不收藏,意即不廢除武備。 ⑿文士並飭:辯士都會修飾文辭,進行遊說。飭通“飾”。 ⒀萬端俱起: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出現了。 ⒁科條既備:章程條款已經具備。民多僞態:百姓多虛僞奸詐。 ⒂書策稠濁:文書繁多而混亂。 ⒃明言章理:話說得很明白;道理講得很清楚。章通“彰”。 ⒄辯言偉服:能說會道的辯士鮮衣華服四處奔走。 ⒅繁稱文辭:繁雜浮誇的文辭。繁:多而雜。稱:言行。 ⒆舌弊耳聾:遊說的人舌頭都說壞了,聽的人耳朵都聽聾了。 ⒇死士:不怕死的勇士。 [21]綴甲厲兵:縫綴盔甲,磨礪兵器。厲通“礪”。效勝:致勝。 [22]橦:一作“撞”,刺擊。 [23]淩萬乘:淩駕於大國之上。 [24]詘敵國:使敵國屈服。詘通“屈”。 [25]元元:子民;百姓。 [26]惛:不明。 |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⑴,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⑵,去秦而歸。羸(léi)縢(téng)履蹻(júe)⑶,負書擔橐(túo)⑷,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⑸。歸至家,妻不下紝⑹,嫂不爲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爲夫,嫂不以我爲叔,父母不以我爲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⑺,得太公陰符之謀⑻,伏而誦之,簡練以爲揣摩⑼。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⑽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
注释 |
⑴弊:壞。 ⑵資用:費用。 ⑶羸縢履蹻:纏著裹腿,腳穿草鞋。羸,一作“贏”,纏繞。縢:裹腿。蹻:用麻草做的鞋。 ⑷負書擔橐:扛著書籍和行李。橐:盛物的袋子。 ⑸狀有歸色:面帶愧色。歸通“愧”。 ⑹紝:織布機。 ⑺篋:書箱。 ⑻太公陰符:姜太公所著兵書。 ⑼簡練:精選;提煉。揣摩:反復推測以探求其真義。 ⑽期年:滿一年。 |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⑴,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⑵,抵掌而談⑶。趙王大悅,封爲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⑷,綿繡千純(tún)⑸,白壁百雙⑹,黃金萬溢⑺,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
注释 |
⑴摩:逼近。鮑彪注曰:“言切近過之。”烏集闕:關塞名。 ⑵華屋:高大華麗的屋宇。 ⑶抵掌:擊掌。 ⑷革車:兵車。 ⑸純:絲綿布帛一段曰純。 ⑹壁:通:“璧”。 ⑺溢:通“鎰”,古代重量單位。一說二十兩爲一鎰,一說二十四兩爲一鎰。 |
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⑴。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衆,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⑵於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⑶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⑷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溢爲用,轉轂連騎,炫熿於道⑸,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quān)樞⑹之士耳,伏軾撙銜⑺,橫曆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⑻。 |
注释 |
⑴關不通:秦國不敢出函谷關。《史記·蘇秦列傳》:“蘇秦即約六國縱親,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⑵賢:勝過。 ⑶式:用。 ⑷廊廟:指朝廷。 ⑸炫熿:炫耀。 ⑹掘門:鑿牆爲門。掘通“窟”。桑戶:以桑木爲門戶。棬樞:用樹枝做門軸。 ⑺伏軾撙銜:伏在車前橫木上,勒住馬嚼子。 ⑻伉:通“抗”,抗衡。 |
將說楚王⑴,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⑵,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⑶,傾耳而聽⑷;嫂蛇行匍伏⑸,四拜自跪而謝⑹。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⑺”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⑻。”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⑼可忽乎哉!” |
注释 |
⑴楚王:楚威王,公元前339——前329年在位。 ⑵清宮除道:打掃房屋,整修道路。 ⑶側目而視:不敢正視。 ⑷傾耳而聽:非常注意地聽。傾,側。 ⑸蛇行:象蛇一樣爬行。 ⑹謝:射罪。 ⑺倨:傲慢。 ⑻季子:一說蘇秦字季子。一說“此嫂呼小叔爲季子。” ⑼蓋:通“盍”,難道;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