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釋下列句子中黑體加線的字或詞
|
1、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爲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
2、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
3、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後仁義,位在藩臣而臚於郊祀,君子懼焉。
4、及文公逾隴,攘夷狄,尊陳寶,營岐雍之間;而穆公修政,東竟至河,則與齊桓、晉文中國侯伯侔矣。
5、及田常殺簡公而相齊國,諸侯晏然弗討,海內爭于戰功矣。
6、矯稱蜂出,誓盟不信,雖置質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7、秦始小國僻遠,諸夏賓之,比于戎翟,至獻公之後常雄諸侯。
8、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9、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10、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戱下,無所知名。
11、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敎寡人計策?”
12、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13、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
14、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繈至而輻湊。
15、故君子富,好行其徳;小人富,以適其力。
16、昔衛靈公與雍渠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心;
17、四者無一遂,苟合取容,無所短長之效,可見於此矣。
18、仆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
19、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仆誠私心痛之。
20、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厲也。
21、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言嗜惡之本同,而遷染之塗異也。
22、叔末澆訛,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功。
23、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朝,鄉人爲之謠曰:“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
24、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
25、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嘗交關,亦離禍毒。
26、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鸞上書大訟黨人,言甚方切。
27、其後黃巾遂盛,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矣。
28、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
29、王世充攻洛口,征見長史鄭頲曰:“魏公雖驟騰,而驍將銳士死傷略盡;……”
30、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
31、當是時,河北州縣素事隱、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亂。
32、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
33、高昌王麴文泰將入朝,西域諸國欲因文泰悉遣使者奉獻。
34、於是帝即位四年,歲斷死二十九,幾至刑措,米斗三錢。
35、三代之後,澆詭日滋。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不欲。
36、若人漸澆詭,不復返樸,今當爲鬼爲魅,尚安得而化哉!
37、帝聞,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輕我宮人?”詔並按之。
38、帝曰:“弟即應,須別陳論,顧不得?”
39、上患吏多受賕,宻使左右試賂之。
40、戡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時。
41、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42、御史大夫杜淹奏:“諸司文案,恐有稽失,請令御史就司檢校。”
43、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苖之惡得以上聞。
44、草昧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
45、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46、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47、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48、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
二、斷句標點練習
1、灌將軍夫者潁陰人也夫父張孟嘗爲潁陰侯嬰舍人得幸因進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爲灌孟吳楚反時潁陰侯灌何爲將軍屬太尉請灌孟爲校尉夫以千人與父俱灌孟年老潁陰侯強請之鬱鬱不得意故戰常陷堅遂死吳軍中軍法父子俱從軍有死事得與喪歸灌夫不肯隨喪歸奮曰願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仇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軍中壯士所善願從者數十人及出壁門莫敢前獨二人及從奴十數騎馳入吳軍至吳將麾下所殺傷數十人不得前複馳還走入漢壁皆亡其奴獨與一騎歸夫身中大創十餘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夫創少瘳又複請將軍曰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複往將軍壯義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吳已破灌夫以此名聞天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2、是時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謝玄入問計于謝安安夷然答曰已別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複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遊山墅親朋畢集與玄圍棋賭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爲敵手而又不勝安遂遊陟至夜乃還桓沖深以根本爲憂遣精銳三千入衛京師謝安固卻之曰朝廷處分已定兵甲無闕西藩宜留以爲防沖對佐吏歎曰謝安石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今大敵垂至方遊談不暇遣諸不經事少年拒之衆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資治通鑒》卷105)
3、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或以問孟嘗君曰爲君舍人而內與夫人相愛亦甚不義矣君其殺之君曰睹貌而相悅者人之情也其錯之勿言也居期年君召愛夫人者而謂之曰子與文遊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又弗欲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願君以此從衛君遊于衛甚重齊衛之交惡衛君甚欲約天下之兵以攻齊是人謂衛君曰孟嘗君不知臣不肖以臣欺君且臣聞齊衛先君刑馬壓羊盟曰齊衛後世無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今君約天下之兵以攻齊是足下背先君盟約而欺孟嘗君也願君勿以齊爲心君聽臣則可不聽臣若臣不肖也臣輒以頸血湔足下衿衛君乃止齊人聞之曰孟嘗君可語善爲事矣轉禍爲功(《戰國策·齊策三》)
三、翻譯練習
1、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歸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爲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歎曰:“妻不以我爲夫,嫂不以我爲叔,父母不以我爲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爲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戰國策·蘇秦始將連橫》)
2、丙午,上與羣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亷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亷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縦欲也。”(《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