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部 > 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 > 释读
|
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 |
 |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①也,晉人伐諸蒲城②。蒲城人欲戰,重耳不可,曰:“保③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④,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⑤。從者狐偃⑥、趙衰⑦、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⑧,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公子取⑨季隗,生伯鯈、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⑩焉。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
注释 |
①難:指晉獻公寵妃驪姬欲廢太子申生,立奚齊,以讒言陷害申生,申生自殺。此難牽連到重耳和夷吾,重耳逃亡到蒲城,夷吾逃亡到屈(今山西曲縣)。 ②蒲城:晉邑,即蒲,重耳的封邑,故址在今山西隰縣西北。 ③保:依恃;依靠。 ④校(jiào):通“较”,校量;抵抗。 ⑤狄:居住在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史記作“翟”。重耳的母親是狄人,故重耳逃亡到狄。 ⑥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故亦稱舅犯,重耳的重要謀士。 ⑦趙衰(cūi):字子余,晉國大夫,趙盾之父。 ⑧廧咎(qiāng gāo)如:古族名,屬赤狄的一支,隗姓,活動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東北一帶。 ⑨取:通“娶”。 ⑩就木:進入棺材,指死亡。 |
過衞,衞文公不禮焉。出於五鹿①,乞食於野人②,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③,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④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⑤而觀之。僖負羇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⑥。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⑦自貳焉。”乃饋盤飱,寘璧焉。公子受飱反璧。
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啓⑧,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⑨。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離⑩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啓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啓乎?”弗聽。 |
注释 |
①五鹿:在今河南濮陽沙鹿城,春秋時屬衛。 ②野人:與國人相對而言,指田間的農夫。③乘:古代四馬駕一車爲一乘。有馬二十乘即有八十匹馬。 ④其:代词,那个。⑤薄:通“迫”,逼近;迫近。 ⑥相國:輔佐國家;成爲國家的輔相。 ⑦蚤:通“早”。 ⑧啓:開。《史記》作“置”。 ⑨蕃:生息;繁殖。此引申爲旺盛;昌盛。 ⑩離:通“罹”,遭受。 |
及楚,楚子饗①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②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③,遇于中原,其辟④君三舎。若不獲命⑤,其左執鞭弭⑥,右屬櫜鞬⑦,以與君周旋⑧。”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⑨,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寛,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⑩,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
注释 |
①饗:通“享”,宴請賓客。 ②生:出產。 ③治兵:本意爲演習軍事,此是雙方交戰的委婉說法。 ④辟:通“避”。 ⑤獲命:得到楚王下令撤軍的命令。⑥鞭弭:鞭即馬鞭;弭指末端用骨裝飾的弓,泛指弓。 ⑦櫜鞬:盛弓箭的器具,泛指武器。 ⑧周旋:“交戰”的委婉說法。 ⑨廣而儉:志向廣大而生活節儉。 ⑩唐叔之後:唐叔系周武王子、成王弟唐叔虞,周王朝建立後分封于唐,後改國號爲晉。 |
秦伯納①女五人,懷嬴②與焉,奉③匜沃盥④。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⑤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⑥。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⑦也。請使衰從。”公子賦《河水》⑧。公賦《六月》⑨。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⑩焉。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
注释 |
①納:送。納女五人即送給重耳五個女子作妻妾。 ②懷嬴:秦穆公之女,初嫁于晉太子圉(即晉懷公,時質于秦。)魯僖公二十二年太子圉逃回晉國,懷嬴留在秦國,穆公又將她嫁給重耳。 ③奉:通“捧”。 ④沃盥:澆水洗手。 ⑤匹:匹敵,對等。⑥降服而囚:脫去上衣,把自己的手捆起來以表謝罪。 ⑦文:文雅,有文辭。 ⑧《河水》:《詩經》之逸詩,以河水東流入海比喻晉國對秦國的嚮往和尊敬。 ⑨《六月》:《詩經•小雅•六月》,是一首歌頌尹吉甫輔佐周宣王北伐取勝的詩篇,秦穆公將重耳比作尹吉甫,預祝他能回到晉國,勉勵他稱霸諸侯,輔佐周天子。 ⑩辭:辭謝。 |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納①之,不書②,不告入也。
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負羈絏③從君廵於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請由此亡④。”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於河。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⑤。
二月甲午,晉師軍於廬栁⑥。秦伯使公子縶如晉師。師退,軍於郇⑦。辛丑,狐偃及秦、晉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晉師。丙午,入于曲沃⑧。丁未,朝于武宮⑨。戊申,使殺懷公於高梁⑩。不書,亦不告也。 |
注释 |
①納之:派軍隊護送重回晉國即位。 ②書:記載。 ③羈絏:馬籠頭和馬韁繩。負羈絏即背著馬籠頭和馬韁繩,意指隨從重耳流亡。 ④亡:逃亡,此處指離開。 ⑤令狐、桑泉、臼衰:皆晉地名,令狐在今山西臨猗縣西,桑泉在令狐之西,臼衰在今運城西。 ⑥廬栁:晉地,在今臨猗縣西北。 ⑦郇:晉地,在今臨猗縣西南。 ⑧曲沃:晉舊都,重耳祖廟所在地,故址在今山西聞喜縣東北。 ⑨武宮:重耳祖父晉武公之廟,朝祖廟目的在於得到祖宗的認可,之後晉君即位,必朝武宮。 ⑩高梁:晉地,在今山西臨汾縣東北。 |
呂、郤畏偪①,將焚公宮而弑晉侯。寺人披請見,公使讓②之,且辭③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後余從狄君以田④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餘,命女三宿,女中宿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⑤猶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衆,豈唯刑臣⑥!”公見之,以難告。三月,晉侯濳會秦伯于王城⑦。己丑晦,公宮火。瑕甥、郤芮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
注释 |
①呂、郤畏偪:呂即呂甥,郤即郤芮。偪是“逼”的異體字,威脅,侵害。 ②讓:指責;責備。 ③辭:推辭;拒絕。 ④田:通“畋”,狩獵。 ⑤袪:衣袖。指蒲城之役寺人披追殺重耳時削掉的衣袖。 ⑥刑臣:刑餘之人的省稱,因寺人披爲閹人,故自稱刑臣。 ⑦王城:秦地,在今陝西大荔縣東。 |
晉侯逆①夫人嬴氏以歸。秦伯送衞于晉三千人,實紀綱②之僕。初,晉侯之豎③頭須,守藏④者也,其出也,竊藏以逃,盡用以求納之。及入,求見。公辭焉以沐⑤。謂僕人曰:“沐則心覆,心覆則圖⑥反,宜吾不得見也。居者為社稷之守,行者為羈絏之僕,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國君而讎匹夫,懼者甚衆矣。”僕人以告,公遽⑦見之。狄人歸季隗于晉,而請其二子。文公妻⑧趙衰,生原同、屏括、摟嬰。趙姬請逆盾與其母⑨,子餘辭。姬曰:“得寵而忘舊,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請,許之。來,以盾爲才,固請於公,以爲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爲內子⑩,而己下之。 |
注释 |
①逆:迎;迎接。 ②紀綱:網上的總繩稱綱,治絲稱紀,比喻有經營能力的重臣。③豎:身邊的小吏。 ④守藏:保管財物。 ⑤沐:洗頭。 ⑥圖:思謀;思慮。⑦遽:立即;迅速。 ⑧妻:嫁,指晉文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趙衰。 ⑨其母:趙衰遂重耳流亡到狄時所娶之叔隗。 ⑩內子:正妻。 |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①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②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③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④亦求之?以死,誰懟⑤?”對曰:“尤⑥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⑦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⑧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緜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⑨善人。” |
注释 |
①惠、懷:惠指晉惠公,懷指晉懷公。 ②置:立。③誣:欺騙。 ④盍:“何不”的合音詞。 ⑤懟:怨恨。 ⑥尤:罪;錯。 ⑦文:文飾。 ⑧顯:顯達。此指顯現出來爲人所知。⑨旌:表揚;表彰。 |